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从历史不曾着墨之处,小说书写开始了|一周新书推荐

时间:01-29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57

从历史不曾着墨之处,小说书写开始了|一周新书推荐

界面新闻记者 | 董子琪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冷水坑》 金特 著铸刻文化 | 单读 | 副本制作 | 中译出版社 2023-11《冷水坑》是金特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包含了他自2015年以来创作的四篇小说。其中同名中篇小说《冷水坑》发生于日益衰败的冷水坑矿区,听说政府下拨的补偿款被人卷走,矿工之子段铁马深夜骑行,前往堵截。一路上,他翻山穿林过河,与人狭路相逢,与鬼迎面对峙。《冬民·序章》选自金特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冬民》:他是冬洲的“多余人”,一个酒蒙子。他无法顺从父亲的安排进入体制,不反抗也不合作,沉溺于一种神秘主义式的自暴自弃。有一天,他遇上了一个下岗工人兼出租车司机。在2023年的上海南京双城文学论坛中,金特讲述了创作《冷水坑》的经过。编辑冯俊华介绍,他与金特很早就在城中村相识,经常一起讨论作品,发现作者的民族身份和原生家庭对于他构成了很大的困扰,只是那时金特还没找到写作方向。据金特自述,冷水坑原型取自家乡锦州下面山区中的矿区,小说写的就是他从自家屯子到矿区的路线。金特自称为“废物”,并认为小说中的人也大多都是这样的角色。因此写作的时候,他觉得他就在他们身边,有种现场感。 《最后一人》 [韩]金息 著 叶蕾译 磨铁·大鱼读品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23-7“幸存者”的身份如同沉重的诅咒。七十年过去了,她从未真正入睡。身体睡着的时候,灵魂却醒着;灵魂睡着的时候,身体却醒着。犹如游荡在回忆里的孤魂野鬼。她记得门牌上流水般的陌生名字,以及朝着那些名字扑过来的身体……本书为韩国首部以“慰安妇”受害者证言为蓝本的小说,书中将曾经被迫沉默的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一个性别对另一个性别的暴行“揭露”开来。本书曾入围2022年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研读了300多件韩国“慰安妇”受害者证词,文末尾注的真实信息让这部小说有了纪实文学的底色。就像评论所说的,本书填补了韩国文学对于“慰安妇”问题的写作空白。谈到这部小说的动机时,作者也说:“我想通过这部小说警示人们——能够为曾经的受害经历做证的奶奶们就要凋零殆尽了。这是文学的道义所在。”从历史不曾着墨之处,小说书写开始了。 《死亡日志》 伍祥贵 著 单读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1本书收录了作者伍祥贵发表于个人公号的37篇死亡日志,也记录了其生命的最后历程。2021年,伍祥贵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身患肝癌,开始在公号上记录治病过程,从确认癌症到接受治疗再到后期病情的发展变化,从自己一人面对到家人、朋友获悉,围绕身边守望相助,伍祥贵用文字直面死亡,并且想要通过这个过程和更多人参与告别。不过,最后一篇日志仅写了一半,停留在2023年5月25日。伍祥贵生于1954年,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与美国俄勒冈大学,曾任贵州大学中文系讲师。在治病的过程中,他仍然做着自己想做的、热爱的事情。虽然多次进入ICU,还是兴致勃勃,坚持学法语、练口语,希望吃到妻子做的鳕鱼火锅。这不仅是一本私人日记,也是具有公共性的文本,因为伍祥贵的写作,许多网友及癌症患者聚集在他的公众号,谈论死亡,理解死亡,这也证明了“死亡是生者的事情,不是死者的事情”。 《性权利:21世纪的女性主义》 [英]艾米娅·斯里尼瓦桑 著 杨晓琼 译 雅众文化 | 上海三联书店 2024-1本书追溯了性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以色情、权力、欲望为表征,对当代女性主义问题进行了阐释、思考和深化。 如朱迪斯·巴特勒所说,本书作者艾米娅展示了如何以哲学论据澄清流行文化中的辩论,以及流行文化为何是一种与性、女性主义、平等和自由相关的道德困境搏斗。这些文章分为两个脉络,一方面,回归到了更早期的女性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当中的女性鼓励我们越过狭窄的“性同意”界限去思考性伦理,追问一个女人的同意背后存在什么力量。另一方面,这些文章试图为21世纪重塑关于性的政治批判:严肃审视性与种族、阶级、残疾状况、国籍和种姓的复杂关系;思考性在互联网时代所变化出的形态。艾米娅承认,在某些问题上,她的立场坚定;但在其他一些问题上,始终保持着矛盾、模糊的态度。因为女性主义必须不懈地求真,尤其是对自己。女性主义不能沉浸在各种利益总能趋于一致的幻想当中,认为我们的计划不会造成始料未及的影响,认为政治是一劳永逸的果实。 《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 [美]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 著 黄芳萍 译 中译出版社 2023-12获得廉价粮食被视为任何强大的国家或帝国的基础。这个理论对于了解古代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西方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外交政策学者而言,却有些新鲜。本书即表明,要了解各个帝国的兴衰史,人们必须循着河流沿岸、港口之间以及横跨海城的粮食贸易路线进行探寻。本书是对现代欧洲、美国和俄罗斯帝国诞生的复述,书中强调这些帝国或国家如何从根本上依赖于粮食,尽管这些国家往往不完全理解它们有多依赖粮食,此外还探讨了帝国通过河流和铁路通道运输粮食的途径,以及如何以关税、铁路运费和外国战争的形式对粮食征税。作者在书中揭示:通过努力控制这些路线,可改变世界强国之间的力量均势。这也挑战了以往的许多观点。比方说,美国人和许多欧洲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是一种金融力量、科学力量或工业力量,但帕尔乌斯认为这个国家主要是一种农业力量。本书的主要内容不涉及中国,但它确实探讨了俄罗斯帝国统治中国东北地区的企图如何导致了俄罗斯帝国的崩溃。 《沉默:50周年纪念版》 [美]约翰·凯奇 著 新行思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1作为打击乐、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开拓者,凯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作曲家之一。本书收录了从1937年至1961年的23篇文章、散文和演讲。写下来的乐谱是凯奇的实践,这些文章却如他思想的乐谱。人们将从这本书中看到20世纪音乐的源流、进程、去向,看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与文化如何交织生长、新的观念艺术如何诞生,还看到即将到来的六七十年代那股激荡的反叛力量如何崛起……书中,他不失时机地论述实验音乐优于古典音乐,或者劝读者像欣赏交响乐一样享受观众的咳嗽声和婴儿的啼哭声,他还试着说服读者,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厄尔·布朗(Earle Brown)和他自己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仅有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作曲家。如凯奇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反馈,远远超过出版唱片、发行音乐、举办音乐会、做演讲和其他所有活动。”《愤怒:一部关于情绪的冲突史》 [美]芭芭拉·H.罗森宛恩 著 曾雅婧 译 万川 |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4-1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生气,也确信自己能识别别人的愤怒,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事实。]芭芭拉在书中追溯了人们对愤怒的许多相互冲突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从“愤怒被拒绝、控制和批评”到“愤怒是真实的、合理的、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探寻了愤怒这个概念从何而来,意味着什么。本书首先挑战了愤怒是与生俱来的观念。愤怒并不是被“预先装载”的,作者说,在人们一开始获得生命时,没有愤怒的设定,真正的“设定”来自这类知识——我们都生活在特定的家庭、学校和街区。在生活中,人们一直在收集来自环境的线索,在此过程中“设定”了自己。当周遭的人将某些感觉称为“愤怒”,并且给打橡胶娃娃和对老板发脾气的行为贴上“愤怒”的标签时,我们就开始给感受命名了。其次,作者也驳斥了愤怒的感受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想法,孩子和父母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种情感共同体中。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